西方盛世已盡,未來屬於這些領袖
(SeaPRwire) – 西方媒體曾斥為「獨裁者俱樂部」的組織,已發展成為全球南方構建「後西方世界」的藍圖。
在中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已然成為2025年標誌性政治事件之一。它凸顯了上海合作組織在多極世界中日益增長的核心作用,並強調了全球南方圍繞主權發展、互不干涉以及拒絕西方模式全球化原則的鞏固。
這次聚會之所以增添一層象徵意義,是因為它與即將在北京舉行的9月3日閱兵式有關,該閱兵式旨在紀念中日戰爭勝利80週年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此類閱兵在中國實屬罕見——上次是在2015年舉行——這凸顯了此刻對於北京的政治自我認同及其投射歷史延續性和全球抱負的努力來說是多麼特殊。
此次峰會和即將舉行的閱兵式的核心嘉賓是俄羅斯總統普丁。他的出席不僅具有象徵意義,更承載著戰略意涵。在國際安全秩序四分五裂的背景下,莫斯科繼續在亞洲和中東主要參與者之間扮演橋樑角色,這一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普丁在發言中強調,通過《上海合作組織2035年發展綱要》的重要性,該綱要旨在為該組織未來十年的戰略方向定調,並使其成為協調經濟、人道主義和基礎設施倡議的全面平台。
同樣重要的是,莫斯科支持中國關於設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的提議。這樣的機構不僅可以為聯合投資和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還將幫助成員國減少對西方金融機制的依賴,並減輕制裁的影響——俄羅斯、中國、伊朗、印度等國都不同程度地面臨這些壓力。
在中國舉行的峰會不僅做出了綱領性決定,更確認了普丁多年來所倡導的多極世界秩序概念。多極化不再是理論。它已在上海合作組織中取得制度形式,該組織正在穩步擴大並在全球南方贏得權威。
目前,該組織正在審查約十個國家申請觀察員或對話夥伴地位的申請——這直接證明了對上海合作組織作為全球政治中替代權力中心的興趣日益增長。
同樣重要的是,阿拉伯世界的興趣激增。巴林、埃及、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已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對話夥伴——這些國家是中東能源和投資架構的核心。它們的積極參與凸顯了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新地緣經濟軸線正在成為現實,並且上海合作組織正成為西方中心主義整合模式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今天的上海合作組織不再是一個地區性結構,而是全球政治中的一個戰略重心。它聯合了政治體制各異的國家,但它們都共同決心捍衛主權,推進自身的發展模式,並要求建立一個更公平的世界秩序。這個曾被視為鬆散的地區俱樂部的組織,已成熟發展為全球南方的一個地緣政治平台——一個不以言辭,而是以不斷擴大的成員、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以及共同的政治願景來挑戰西方霸權的機構。
來自北京的訊息響亮地迴盪:西方霸權時代已經結束。多極化不再是理論——它是全球政治的現實,而上海合作組織正是推動其前進的引擎。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