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今年最受好評的歷史電影——但拿破崙有話想告訴觀眾

Joaquin Phoenix in Napoleon

(SeaPRwire) –   隨著好萊塢的獎季逐漸升溫,2023年一部高度期待的大製作歷史題材電影將面臨令人失望的現實——它不如同名18世紀出生的科西嘉軍事英雄那樣在獎項上獲得讚譽。與《歐本海默》在近400個不同獎項上的39項提名中獲得的獎項相比,李奧尼·史考夫斯執導的《拿破崙》只獲得4項獎項(包括兩個諷刺性的「瑜伽」獎)。

在票房上,長達近三小時的《拿破崙》也表現不佳。根據票房巨頭網站的數據,該片在2023年全球票房排名第43位,落後於《PAW Patrol: The Mighty Movie》和《Trolls Band Together》。《拿破崙》在Roger Ebert網站、爛番茄網站和IMDb上的評分分別為2/5、58%和6.4/10。英國和美國影評人對該片評價較好,而法國影評人則一致給出負面評價。右翼報紙《費加羅報》將拿破崙和約瑟芬比作「帝國時期的芭比娃娃和肯」。

這部電影反映了電影導演李奧尼·史考夫斯對歷史史詩類型的處理方式,通過它創造一面鏡子來反映、探索和評論當時觀眾的當代世界。電影中存在許多歷史不準確之處,但這並不重要。「過你的日子!」對這種批評。這種電影中故事和觀眾的意義比嚴格遵守事實更重要,一點小小的虛構可能比預期中包含更多的真相。

從電影史的開始起,導演就一直在改編過去,以適應大銀幕,常常將重點放在像聖女貞德(梅里埃斯1900年;德萊葉1928年)和拿破崙(甘斯1927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愛森斯坦1938年)等個人上。這些早期電影堅定地將歷史史詩電影根植於結合虛構和事實的電影傳統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從對電影膠片進行手工上色到寬屏格式,計算機成像和視覺效果的發展,導演一直在歷史真實性和觀眾之間進行協商。

或許沒有任何人比李奧尼·史考夫更能做到這一點,他已製作了六部歷史史詩片(包括2024年將上映的《角鬥士II》),此外還有一部聖經史詩片,五部科幻片,六部驚悚片,幾部劇情片和兩部喜劇片。然而,就像當今《拿破崙》一樣,他的歷史史詩片常常因歷史不準確性受到批評。那麼,它們為什麼能持續下去?正是因為史考夫的歷史史詩片具有挑釁性和在當下造成不適。這些電影要求我們參與其中提出的問題——從殖民主義到民主。

在2000年的《角鬥士》中,馬克西姆斯(羅素·克洛)和康莫杜斯(華金·菲尼克斯)代表共和國與帝國野心之間的鬥爭,即在第一個千年初期共和國與君主制之間的鬥爭。電影情節始於公元180年。馬可·奧里略皇帝和康莫杜斯的父親已任命馬克西姆斯為攝政,直到共和國可以恢復,因為他認為康莫杜斯不適合擔任皇帝。然而,康莫杜斯卻謀殺了他的父親,發動政變,並奴役了馬克西姆斯。電影的高潮結束於康莫杜斯和馬克西姆斯在競技場進行的角鬥士對決,導致馬克西姆斯死亡。

這部電影在歷史上有很大失實之處。它的結局錯誤地暗示羅馬共和國已經恢復,並在角鬥士對決中殺死康莫杜斯(實際上是因政治動機被暗殺)。但這部電影與21世紀初尋求民主理想和人民權力肯定的觀眾產生了聯繫。馬可·奧里略對馬克西姆斯說的話極具感染力:「我希望你在我死後成為羅馬的保護者。我將賦予你權力,唯一的目的是將權力歸還羅馬人民,結束腐敗它的腐敗。」

在電影製作期間,喬治·W·布希正在競選總統,挑戰阿爾·戈爾,目的是繼任比爾·柯林頓總統。電影上映無可避免地引起人將布希總統與康莫杜斯進行比較。兩人都是領導者的兒子,在有爭議的情況下取得權力地位,都有輕浮和道德模糊的聲譽。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隨著布希總統發動的「反恐戰爭」中阿富汗和伊拉克入侵,這部電影與羅馬帝國的入侵和擴張模式相比對當時觀眾產生了更深的影響。

五年後,史考夫的《天國王朝》(2005年)將這些與當代政治的聯繫表達得更明確。在911事件政治和文化影響下上映的這部電影重新審視十字軍東征,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之間的時期。同樣,電影對歷史的描述存在嚴重失實。電影主人公巴利安是一位鐵匠,他剛失去妻子的自殺,隨後兒子也去世。在兒子的葬禮上,伊貝林男爵戈弗雷騎馬來到村裡,尋找他失散多年的兒子巴利安。巴利安隨新找到的父親參加十字軍東征,最終從鐵匠升至伊貝林男爵,創造出一個歷史和現實不符的美國夢類比。

但《天國王朝》有明確的當代美國政治信息。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宣布發起「反恐戰爭」。他的政府推出了國家安全重點計劃,包括引入「愛國者法案」和「全面監視計劃」。這些政策與種族主義仇恨犯罪增加相關。相比之下,這部電影呈現了世俗化的宗教,強調不同群體之間的共同點。整部電影中,「上帝保佑」的口號都穿插在基督徒和穆斯林的戰鬥隊伍中。巴利安在談判投降條款時,確保他負責的公民安全通行,同時獲得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尊重。

簡而言之,史考夫塑造巴利安角色的目的不是重現中世紀歷史。相反,這個角色代表了一個當代美國觀眾通過現代外交政策的視角體驗十字軍東征。

同樣的動態也體現在史考夫的《拿破崙》故事中,這部電影關注的也不是歷史準確性,而是通過21世紀觀眾對全球興起的威權主義趨勢的擔憂來評論獨裁者。華金·菲尼克斯飾演拿破崙本身就傳達出明確信息。菲尼克斯以曾飾演精神病患康莫杜斯和小丑的形象,委婉而諷刺地削弱了歷史「偉人理論」。他飾演的拿破崙性格古怪,不自在,任性,情緒成熟度低,往往能如願以償。在一場著名的性愛場面中,拿破崙不斷地用腳跺地,像焦躁不安的小馬拍打地面。

拿破崙是李奧尼·史考夫斯一系列利用歷史史詩類型的電影來提出當代政治趨勢、利益和焦慮的最新作品。如果我們從另一個時代中觀察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我們現在在哪裡,未來會如何?民主是否正被獨裁主義陰影籠罩?我們是否處在衰落中的帝國中?我們是否在獲勝或失敗,敵人是誰?我們在社會中識別暴力和野蠻行為在哪裡?我們是否有發言權,誰在講述我們的故事?我們是否在重複歷史的錯誤?未來觀眾如何通過銀幕體驗我們的歷史?

雖然《拿破崙》在本週末的學院獎上可能成績不佳,但它利用歷史風景提出了現代政治的重要問題。事實上,《角鬥士II》已進入預製階段,定於2024年11月上映,僅距美國大選後三周,這表明史考夫將繼續利用歷史題材來評論當代政治。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