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機構啟動計劃連接美國與臺灣新創公司
(SeaPRwire) – 美國負責推動科學研究的機構已經推出一個計畫,目的是要連結美國初創公司與台灣同業,支持台灣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戰略領域培養重要參與者。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美國政府其中一個最大的科研資助機構,首次贊助一系列海外工作坊,協助美國初創公司與當地同業合作。它選擇在台灣開始,因為台灣在晶片和科技供應鏈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經濟部也支持這項計畫,目的是要發掘和資助在深科技領域如生技與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的公司。
美國機構的負責人Sethuraman Panchanathan告訴彭博社,該機構打算隨後擴大這項計畫,涵蓋更多美國盟友國家。雖然許多歷史上最成功的初創公司——包括Nvidia Corp.——都是在美國誕生,但硬體創新的重心現在已轉移到亞洲。TSMC生產了大約90%最先進的邏輯晶片。美國商務部已經提供TSMC116億美元的補助貸款,用於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三座工廠,這說明它在產業中的關鍵角色。
「你無法只依賴自己或美國本身就能完成所有的事情。你需要全球的供應鏈和其他因素,」Impact Science Ventures共同創辦人Michelle Meng-Hsiung Kiang表示。她與東北大學教授兼晶片研究人員David Horsley一起,協助美國機構構思這項計畫。「所以你需要早期投資於這些關係,以及不同方式的投資,讓這些美國初創公司能夠建立強大的全球供應鏈和全球業務,繼續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然而,台灣科技初創公司相比美國硅谷,在籌措資金方面面臨更大困難。政府正嘗試改變這個狀況,國家科技委員會主委吳宗燮表示。他其中一個任務就是促進學界與產業的合作,類似美國基金會的目標。委員會也希望吸引更多海外人才,例如下個月將公布的全球科技初創公司競賽,得獎者將有機會與台積電等台灣公司合作,將想法實現。
去年,台北推出「晶片創新計畫」,預算為100億新台幣,為期10年。
吳宗燮告訴彭博社:「對台灣來說,製造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不同領域的創新,我們仍處於起步階段。」他說:「我們認為,如果吸引更多人才來台灣,資本就會跟著來。」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