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法案的變革可能對AI發展和消費者有何影響 “`
(SeaPRwire) – 洛杉磯——儘管總統唐納·川普誓言要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領先地位,但他威脅要改變聯邦政府與晶片製造商的合同,並對半導體行業徵收新的關稅,這可能會給科技行業帶來新的阻礙。
自上任以來,川普表示將對國外生產的電腦晶片和半導體徵收關稅,以將晶片製造業回歸美國。總統和共和黨議員還威脅要終止《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這項由拜登政府時代制定的全面法案也旨在促進國內生產。
但經濟專家警告說,川普的雙管齊下策略可能會減緩,甚至可能損害政府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保持競爭優勢的目標。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專注於企業成長和創新的專家薩伊卡特·喬杜里(Saikat Chaudhuri)表示,川普對《晶片法案》的嘲諷令人意外,因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就是晶片生產。喬杜里說,大多數國家都在努力鼓勵晶片生產和以優惠價格進口晶片。
他說:「我們已經看到短缺對從人工智能到汽車等一切產品造成的影響。」「在大流行期間,汽車不得不使用更少或效能較低的晶片來應對供應限制。」
拜登政府在 COVID-19 大流行開始後發生的供應中斷(當時晶片短缺導致工廠組裝線停滯並推高通貨膨脹,威脅到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之後幫助促成了這項法案。在推動投資時,立法者還表示他們擔心中國努力控制台灣,台灣生產了大部分先進電腦晶片。
截至目前,《晶片和科學法案》已為 15 個州的 23 個項目提供了 300 億美元的支援,這些項目將增加 11.5 萬個製造和建築工作崗位,這是根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這項資金幫助吸引了私人資本,並將使美國能夠生產全球 30% 的最先進電腦晶片,而拜登-賀錦麗政府接替川普第一任期時,這一比例為 0%。
政府承諾投入數百億美元,以支援美國晶片製造廠的建設,並減少對亞洲供應商的依賴,華盛頓將其視為安全隱患。8 月,商務部承諾提供高達 66 億美元的資金,以便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 (TSMC) 擴展其已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的設施,並更好地確保最先進的微晶片首次在國內生產。
但川普表示,他認為與聯邦政府簽訂這些合同的公司,例如 TSMC,「不需要資金」就能優先考慮在美國生產晶片。
川普說:「他們需要一個誘因。而誘因將是他們將不願意支付 25%、50% 甚至 100% 的稅。」
TSMC 上週首次在美國舉行了董事會會議。川普暗示,如果公司想避免關稅,他們必須在美國建設工廠——無需政府的幫助。台灣還派遣兩名高級經濟事務官員前往華盛頓,與川普政府會面,試圖避免川普威脅要對晶片徵收 100% 的關稅。
喬杜里說,如果川普政府確實徵收關稅,一個直接的擔憂是使用半導體和晶片的商品價格將上漲,因為關稅相關的較高成本通常會轉嫁給消費者。
他說:「無論是你的智慧手機、遊戲設備、智慧冰箱——可能還有你的汽車智慧功能——我們現在使用的任何東西都包含晶片。」「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將相當痛苦。製造商將無法吸收這部分成本。」
他表示,即使是 Nvidia 等科技巨頭最終也會感受到關稅的痛苦,儘管他們目前的利潤率足以吸收成本。
他說:「他們都會受到負面影響。」「我看不到除了那些在競爭中搭便車並說:『你知道嗎,我們將推出類似《晶片法案》的東西』的國家之外,還有誰會從中受益。」
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專業實務教授布雷特·豪斯(Brett House)表示,廣泛的關稅將會損害美國經濟。他說,關稅不僅會普遍提高企業和家庭的成本——對於美國人工智能行業來說,它們將大幅增加其最重要的投入之一的成本:來自國外的強大晶片。
豪斯說:「如果你在同時對人工智能和其他電腦技術進口產品徵收廣泛的關稅的同時,削減、廢除或威脅《晶片法案》,你將嚴重阻礙該行業。」
他說,這種關稅將降低建立國內晶片製造部門的能力,發出信號表明未來的投資政策前景不明朗。這反過來又會對美國該行業的新資本配置產生寒蟬效應,同時也會提高進口晶片的現有成本。
他說:「美國的科技工業領導地位始終受益於保持對全球市場以及移民和勞動力流動的開放性。」「而關閉這種開放性從來都不是美國成功的秘訣。」
——美聯社記者喬什·博克和迪迪·唐在華盛頓對此報導做出了貢獻。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