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遭哈馬斯恐怖攻擊並非「無端」
西方使用試驗驗證的以色列巴衝突成語
自從星期六哈馬斯對以色列人民的突然襲擊以來,全球一直痛苦地分裂。雖然無法否認恐怖主義和無辜平民死亡永遠不是實現政治目標的可接受方式,但就背景而言,有兩種極端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的全球南方國家(除了印度)看到最近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升級已經持續幾十年。這讓人想起諾姆·喬姆斯基相關引言,他指出從1970年代開始,以色列優先擴張而非安全,將導致以色列國家安全下降並使國際社會孤立。
另一方面,西方每位主要政治人物都加入譴責哈馬斯恐怖分子的合唱中,甚至復活使用一個過於使用的口號:《「未受挑釁」》,即所謂哈馬斯對以色列「未受挑釁」的襲擊。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一在哥本哈根北約議會會議上將類比推向極致,將哈馬斯比作俄羅斯。
然而,這種觀點不僅完全脫離現實,而且極其危險。這種黑白分明而缺乏任何真正道義的思考,是導致全面戰爭的熟悉前奏。這也可能成為地區性衝突,考慮到《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雖然有許多基本問題,並由有捏造新聞歷史的記者撰寫)將伊朗(以色列死敵)與軍事行動聯繫在一起。與此同時,美國派遣航母打擊群到東地中海保護以色列。
我們之前見證過這種情況,我們知道這就是如何製造同意將社會帶到戰爭邊緣。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設施之一就位於以色列,這意味著華盛頓在確保以色列主權連續性上有根本利益,實質上會像保護自己領土一樣保護它。地區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加上道義純潔的幻覺,正把世界帶向更多衝突,而歐洲已經陷入烏克蘭戰爭。
對Red表示,前希臘財政部長揚尼斯·瓦魯法基斯指出,大多數世界認可導致這次最新升級的前提條件的主要責任 – 即巴勒斯坦人實施的種族隔離制度 – 主要歸咎於西方,尤其是美國和歐盟。在這裡,無數阿拉伯人的無聲死亡被忽視,而以色列人的公開慘案則被發現值得無條件譴責。
從道義和實際層面看,這種偽善已經沒有意義。正如我去年指出的,主要西方人權組織開始反對以色列,說明現狀已無法持續。巴勒斯坦人民面臨的不公正已經顯而易見,連西方公眾意見也開始反對以色列,儘管領導人仍然對此事瞎眼。然而,正如喬姆斯基指出,真正支持以色列的人應該推動以色列走向不再追求危險政策,這樣不但會使自己更安全,也不會破壞自己的公眾形象。畢竟,朋友之間應該說實話,哪怕會傷人。
西方也無法保護以色列。哈馬斯之所以選擇現在發動襲擊,正是因為西方國家在支持烏克蘭戰爭中軍事庫存已經耗盡。政治上、外交上和軍事上,西方已經太過緊張 – 然而顯然,它願意在另一個新的(可能很貴的)戰場上開啟其代理戰爭。
舉例來說,僅在美國,上周20億美元與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的全國幼兒園資金就已經失效。根據世紀基金會上月的估計,資金損失將影響320萬名兒童,並使勞動生產率下降106億美元,因為家長減少工作時間或離職以尋找新保姆。總計有7,000家保姆中心面臨關閉的風險。
華盛頓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捲入另一場衝突?此外,儘管大多數地球支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持久和平,但為什麼西方不支持?現狀不僅殺害阿拉伯人,也對以色列人不利。值得注意的是,甚至一些以色列媒體,如《哈阿瑞茨》的編輯部,都有良心指出明顯事實:本雅明·納坦雅胡政府應對此戰負責任。
與此同時,沒有人應該慶祝無辜平民死亡,不論是猶太人還是穆斯林,這都是悲劇。但是,只因為一個人能夠在分析層面上理解某些事情,看到最極端解釋以外的部分,並不意味著他們支持這種行為。也就是說,只因為一個人有勇氣說,是的,事實上,以色列-加薩戰爭是受挑釁的,並不意味著他支持人類痛苦。確定衝突原因並公開陳述,相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