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中國:從比亞迪的電動車霸主地位看出的教訓
(SeaPRwire) – (若要獲取本文的郵件訂閱,請訂閱TIME CO2領導力報告通訊。)
在美國,我們經常聽到有關如何追趕特斯拉,並獲得電動車市場份額的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報導。特斯拉已有先機,但通用汽車、福特和斯特蘭泰斯已投入數十億美元以追趕它們。
然而,在全球競賽中,還有另一個也許更重要的競爭對手:中國製造的電動車。上一季度,BYD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商。幾家其他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也計劃以比其歐洲和美國競爭對手更便宜的價格快速擴張到歐洲市場。如果你仔細看,你自己可能已經接觸到其中一家。去年在墨西哥城,我叫的優步車就是一輛BYD車。BYD電動公車也已在美國行駛多年。
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的重要性難以低估。汽車和卡車在美國和歐洲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出口也代表重要的出口。美國汽車出口總值約為6000億美元。歐盟的數字甚至更高:2022年以當前匯率約為1.2兆歐元。隨著電動車的普及,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市場份額必定會增加,尤其是在需求更便宜選擇的新興市場,它們將逐步侵蝕西方出口的價值。
這不僅是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問題。在公司層面,汽車製造商也看到威脅。福特CEO吉姆·法利去年表示:「我們認為中國是主要競爭對手,而不是通用汽車或特斯拉。」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崛起,部分原因是十多年前公司和國家層面做出的戰略決定,發展清潔技術的能力。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推出了一系列補貼計劃,推動清潔技術的發展,包括電動車。美國當時也推出投資計劃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但中國的規模更大,持續時間更長。估計數字不同,但大多數人同意,2009年至2022年(美國通過通脹紓困法案的那年),中國政府為電動車提供的補貼總值以十億美元計,或更多。
這些投資使中國清潔技術公司具備國際化的條件。事實上,如今中國公司也領先於光伏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等一系列清潔能源技術的生產,美國公司已被拋在後面。
這對其他行業的公司也有一課:忽視能源轉型將自取其辱。清潔技術的需求將影響各種產品和服務,先行者將獲得回報。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